为学者,需“刚”“恒”——访2020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获得者杨志兆

作者: 时间:2021-12-19 点击数:

本网讯 近日,2020年度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评选结果揭晓,我校资环学院2019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志兆先后获得2020年度“江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和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荣誉。他的成功印证了一句话:谁终将声震人间,必长久深自缄默。杨志兆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,参与了大量的纵向、横向课题研究,并依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3篇,其中以一作和二作(导师一作)的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。不仅如此,他还担任学院2019级博硕士研究生班级班长,曾任资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。正因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不断积累,才有评选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时的厚积薄发,让他顺利拿到了如此的荣誉。

不畏艰辛埋头干,是科研路的第一指向

杨志兆在写第一篇SCI论文时也是痛苦万分,刚接触SCI论文时,无论是试验方案的设计、试验操作、数据分析等的方面,都是一边问学长和导师一边摸索着完成的。第一篇论文从撰写到投出去,前前后后共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,正是因为有了第一篇SCI论文的铺垫,后面杨志兆在分两个阶段总计三个月的时间又完成了4篇SCI论文的投稿。杨志兆在遇到困难时没有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坚持做下去,他从无到有,从胆怯到坚定,从生疏到熟练,脚踏实地,一步一步迈过来,步子虽然慢,但是他一直在前进,稳扎稳打习惯为他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细心雕琢出细活,是科研路的成功基石

一份好的作品,一个优秀的人,往往经历了千百次打磨和雕琢,方能呈现出最佳的芳华。杨志兆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,总结每一次实践,对每一个实验方案都反复推敲,只为了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,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得到历练,变得越来越优秀。杨志兆在做学术上严厉要求自己,实验思路、方案设计、写作语言、检测手段、机理解释都会反复推敲和琢磨,细细思考怎么能做的更好,得到更多的成果。

“有学习任务或者试验时,我会按时按质高效完成,不会糊弄打马虎眼,把每次的学习都当做一次提升的机会,很好的完成每一次任务,就会比别人多了一份技能和自信。”他在采访过程中说道。杨志兆学长积极对待学习的态度,正确的审视自己,不断地实践总结的坚持也是他后面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自强不息爱生活,是科研路的有力保障

杨志兆从小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,始终以自立自强的学习态度坚持寒窗苦读,一直将奖助学金作为缴纳学杂费的支撑。在本科阶段荣获综合奖学金、社会奖学金、助学金等,利用寒暑假期兼职补贴学费;研究生期间,获特等奖学金、国家助学金、导师科研补助等,本硕学习阶段获各类奖助学金75800元,靠自身努力完全解决本科及硕士全部学费、课本费及住宿费。

杨志兆在学习上,认真刻苦不懈怠,是模范的代表人物,在生活上作息规律,有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;他既全身心投入科研,也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。他说:“生活不仅有科研,还有爱情、篮球和兄弟。”在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打上几轮球,之后在餐馆小聚一下,畅谈近日的趣事。他既有科研人的认真与刻苦,也有着这个年纪青年人该有的热血与率真。

作为班长,他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学校、学院“一二·九”大合唱,克服研究生人员分散、经常出差等困难,带领研究生班级以全校第四名获得第三十二届“一二·九”大合唱决赛老生组一等奖。

杨志兆在得知自己荣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后,他表示,由衷地感谢导师周贺鹏老师和本科辅导员刘浩老师的指导,以及学校提供的平台,让他有机会在这里钻研项目,提高自己的素养。

最后,杨志兆介绍了他的一些规划,他希望把硕士毕业论文撰写完成,顺利毕业,在明年的9月份能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,四年之后以更高的胆略和卓识去面对更大的挑战和机遇。同时他也给同学们一些寄语:躬行实践,厚积薄发,做行动的巨人,成为一位眼里有光、心中有信仰、干事有力量的优秀青年大学生。

正是有着像杨志兆这样千千万万投身科研、默默奋斗为有朝一日报效家国的有志者,才让中国变得更强,走的更远,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步迈进。杨志兆的征程还在继续,祝他在科研的海洋中畅游无限,发掘出更具价值的成果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(文/高祯遥 图/刘善荣、周怡杰 审/刘浩)


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 办公电话:0797—8312034

通讯地址:中国.江西.赣州客家大道1958号